確立至今30余年的個人所得稅體制,終于要啓動一次大改了。而且,在新一輪財稅改革的清單中,它將被安排到房地産稅改革之前。
記者獲悉,個稅改革方案在財政部內部已經完成,預計最快2016年上半年可以上報,下半年會選擇部分方案實施。
2015年12月初,一位接近財政部的人士透露,上述方案中,住房按揭貸款利息納入個稅抵扣,可能會率先啓動;未來隨改革進一步推進,家庭贍養老人費用、子女教育費用以及房租等,也有望陸續被納入個稅抵扣。與此同時,他還表示,個稅的費用扣除額標准,即通常所說的起征點,基本上不會再提高了。
從2005年開始,幾乎每隔三年,《個人所得稅法》都會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審議修改一次,而調整個稅起征點是曆次修法的主要內容。目前,個稅起征點已從每月800元提高至2011年確定的每月3500元。但此後四年,再無動靜。
直至2015年5月,批轉發改委《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要研究“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方案,更深層次的改革輪廓才日漸清晰。
經濟觀察報從權威渠道獲知,新一輪個稅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已經敲定,長期來看將分四步走,包括合並部分稅目、完善稅前扣除、適時引入家庭支出申報制度、優化稅率結構等。最終目標是以家庭爲納稅單位,按照勞務性收入、財産性收入和偶然所得進行分類征稅,在確定合理的起征點後,對家庭贍養老人、子女教育等支出進行稅前抵扣。
但这套理想的“大综合”方案,目前仍困难重重。2015年12月11日,一位省级税务局所得税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说,2016年可能实施的个税改革,实行 “小综合”的可能性很大。不同于“大综合”的是,“小综合”仍以个人为纳税人,只是将原来的11项个人收入分类综合成若干大类,同时扩大一些税前抵扣环节,比如住房按揭贷款利息、房租等。
“現在對于個稅改革的配套,比如銀行信息等很多方面都有欠缺。”上述所得稅處人士說,盡管之前在實施個人年收入12萬元以上須自行申報的政策時,相關部門已經進行了不少信息采集工作。但是不改永遠不知道有多少欠缺,不如開始改革。
推動力
個稅改革的“插隊”,似乎始料未及。
早在2014年財稅改革全面啓動之初,財政部就提出了六大稅制改革,分別是營業稅改增值稅、資源稅、消費稅、房地産稅、環境稅和個人所得稅。
其中,營業稅改增值稅正在繼續推進,截至2015年末,只剩建築業和房地産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沒有納入其中;資源稅與消費稅的改革也正在進行之中,房地産稅和環境保護稅則已經開始立法。
個稅改革原本排在房地産稅改革之後。但受限于立法程序和複雜的實際情況,房地産稅改革目前進展並不順利,致使財稅改革的整體步伐並未完全達到預期,個稅改革成爲眼下最能救場的一個角色。
2015年12月初,在財政部的一次內部會議上,就有官員提出,由于立法的問題,房地産稅的推動工作可能要延後,因此現在個稅改革排在了房地産稅改革的前面,並且要加快進度。
一位長期研究稅制改革的專家也表示,現在來看最有希望進行改革的是個人所得稅,畢竟房地産稅涉及到的利益太過複雜。
更大的壓力來自決策層。前述接近財政部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最近一次會議中,專門提及要加快財稅改革進度,並且直接點出個稅改革。這讓相關部門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