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的中國將有哪些新的經濟增長點?11月1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高盛2015大中華區峰會”上了解到,高盛對143個行業,3636家公司做了統計和比較之後得出,科技與醫療等領域將成爲未來最有增長潛力的板塊。
高盛首席中國策略師劉勁津介紹,高盛列出了過去三年收入增長超過10%、且與經濟增長敏感度相對較低的30個行業,高盛把他們稱爲“新中國”板塊,這些行業主要涉及科技和醫療等領域。
這30個行業包括:有線電視和衛星、網絡零售、教育服務、影視娛樂、藥物研發、家用産品、石油及天然氣設備和服務、資産管理和托管銀行、財産和意外險;消費金融、房地産服務、人壽保險、生物技術、醫療保健技術、醫療保健經銷商、生命科學器械與服務、醫療保健設備、醫藥、醫療保健服務、航天航空和國防、人力資源和就業服務、多元化支持服務、貨運、環境及設施服務、電子設備和儀器、IT咨詢和其他服務;網絡軟件和服務、系統軟件、替代運營商、水務事業。
劉勁津說,從中長線來看,這些行業具有投資的價值。
對于未來的經濟和政策走勢,高盛也做出預計。高盛、高華中國經濟學家宋宇預計,代表通脹率的CPI在11月仍將保持在低位,而CPI走低也爲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留出了更大空間。宋宇認爲,今年四季度還會有一次降息和降准。同時,鑒于外彙和股市的穩定,市場信心逐漸恢複,四季度中國經濟可能會有所反彈。
不過,高盛認爲,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增速可能會進一步放緩。“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會降至5-6%。但劉勁津表示,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體在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之後的兩個五年中,平均經濟增速僅有2.9%和2.8%,如果中國能將經濟增速維持在5-6%,已經是一個很高的水平,而增長的質量也會提高。
(責任編輯:HF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