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經曆股市“黑色星期五”後,央行宣布降息0.25個百分點,同時定向降准0.5個百分點。有分析指出,央行此次雙降政策在于拖穩股市。然而,早在5月11日,央行已經下調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准利率,這是中國人民銀行今年第二次降息,預示著銀行利率市場化進一步下行。同時養老金准入金融市場的消息也預示央行迫切希望盤活資金,催熱市場,促進金融市場多樣發展。
在此背景下,如何支配資金進行投資或理財,需要公衆摸清市場行情再走路。
股市、銀行點點兵
連日來股市持續動蕩,大盤在打一場4000點保衛戰。市場情緒緊跟股市指數,甚至出現國際勢力集體做空中國市場的爭論,同時有消息指出國內操盤一哥王亞偉用“當前已不用去分析市場,已經是一場戰爭”來形容目前行情的惡劣,然而王亞偉本人快速對此進行辟謠。實際上,對于做短線求穩的工薪階層來說,在大起大落之時投身股市並非明智之舉。
對于傳統銀行渠道來說,在市場降息的前提下,本身收益在4.6%-5.5%的銀行固定收益類理財産品將繼續走低。同樣的,面對未來經濟下行壓力,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爲央行仍有可能再次小幅降息。
再議互聯網金融
銀行産品受挫,余額寶等互聯網“寶寶”類産品也遭災,“寶類”基金不如往日風光。6月16日以來,余額寶七日年化收益率一直低于4%,其中6月30日爲3.483%。余額寶2013年6月13日問世,正趕上市場流動性緊張鬧“錢荒”。然而經過貨幣政策逐漸寬松,央行多次降息降准,余額寶投資的無風險性貨幣基金收益率下滑,“互聯網寶寶”收益率也就下滑了。
即使寶寶産品下行,互聯網金融在整體情況下卻受益。此次央行降息,旨在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傳導到投資理財市場,銀行利率下行會讓更多的資金轉向互聯網理財,目前市面上的互聯網金融産品層出不窮,P2P、分期、信用支付等不同平台均是可行理財方向。
然而由于監管層對P2P的具體政策還未出台,投資者應謹慎選擇。選擇互聯網金融理財平台一定要掌握産品的來源和風險可控性以及平台背後的實際實力。盡管高達10%以上的高收益率看起來很美,但是盲目投入其中風險較大。
80後吳興是在一投資機構上班的工作人員,也是互聯網金融理財的簇擁者。面對不同的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吳興選擇了名爲“大王理財”的平台。吳興認爲各網貸平台高收益下無法把控資金風險,寶寶類産品收益又下滑,真正意義上的理財産品生命力才強。
據了解,大王理財以其業務的特殊性和專業性成爲當前互聯網金融中的優質理財産品。大王理財投資標的爲各大商業銀行的優質債權,投資期限不超過1個月。同時大王理財與國泰君安、中航證券、中德證券以及東證融成等知名機構合作做互聯網金融,産品面向資本市場市場股票配息,債券基金、打新股基金、定增基金等。
降息了,怎樣理財?不可只看高收益,把握金融整體市場並找到優質産品才最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