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7月7日电(记者 王凯蕾)今年以来,为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作为宏观调控两大政策之一的货币政策频砌手,三次降息、三次降准,降息、降准、定向降准、降准+定向降准举措不断。有关专家称,这将持续推动各类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利好实体经济。而同时,政策“组合拳”还将息息相关百姓生活。
政策調整頻度加密力度加大,貨幣工具組合使用
專家分析認爲,今年以來,貨幣政策調整有兩個新情況:
一是頻度加密。2014年11月,央行啓動了自2012年以來的首次降息,此後2015年又接連3次降息。這4次降息的時間間隔分別爲3個多月,2個多月,1個多月。央行2015年至今已經3次降准,其中2次普降1次定向降准,與之形成對比,2014年只有2次定向降准。無論是降息還是降准,頻度都明顯加密。
二是力度加大。市場將央行此前的貨幣政策調整稱爲“雙拳齊出”,並認爲這種貨幣工具的組合使用“較爲少見”。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稱,此次貨幣政策調整的特點之一是數量型工具與價格型工具同步運用,改變了以往交替運用數量型工具和價格型工具的操作方式,體現了對宏觀經濟運行和金融穩定的充分權衡。
“服務實體經濟,降低融資成本,促進結構調整,鞏固宏觀調控效果,是央行今年以來密集降息、降准所要達到的主要目的。”有關專家稱。
貸款平均加全利率降至四年最低,“對降低融資成本直截了當”
記者注意到,較2014年同期,一年期貸款基准利率累計下調1.15個百分點,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計下調1個百分點;一些小微企業、“三農”貸款服務做得好的金融機構降准幅度已達2.5個百分點。連續降准、降息産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果。
其一,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充裕。央行4月末存款准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後,銀行體系備付金水平一度達到曆史高位,預計6月末銀行體犀額備付金水平仍將保持在3萬億元左右。同時,貨幣市場隔夜利率最低時降至接近1%的曆史低位。
6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刪除了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業內人士估算此舉起碼釋放出6萬多億元的信貸額度。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爲,降准和存貸比考核指標的取消,保證了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充裕。
其二,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有所緩解。在基准利率連續下調的引導下,2015年5月份,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6.16%,較去年同期下降0.91個百分點,創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這對我們小微企業是雙重利好。”武漢寶特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汪林安說,“降息對降低融資成本直截了當,希望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定向降准能夠盡快落實。”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從近幾次降息效果看,貸款利率雖已全面市場化,但央行公布的貸款基准利率仍然具有較強的導向和信號作用,進一步下調貸款基准利率可望繼續引導實際貸款利率下行。加之同步下調存款基准利率,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機構籌資成本,帶動各類市場利率和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下行。
其三,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持續有力推進。央行6月28日采取的定向降准做法,被市場認爲是繼續鞏固2014年曆次降准的效果,針對“三農”,針對小微,致力于結構優化。
“定向降准這一結構性政策的推進,有效激勵金融機構服務于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優化了金融資源配置結構。”陸磊說。
房貸利率降至10年最低,理财产品收益继续走低
來自央行5月金融數據報告顯示,5月信貸數據小幅回升。其中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2063億元,高于4月的1568億元,主要反映住房類貸款上升。票據融資持續增長,5月新增達2233億元,高于3、4月前值的281億元和1361億元,反映了短期利率的持續下降給金融市場帶來的利好持續。
央行“组合拳”还将带来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附加影响”。市场分析人士普遍预期,尽管理财、楼市并非政策所指,但流动性的进一步释放将给这两个领域带来影响。以楼市为例,5年期以上商业贷款利率降至5.4%,而5年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更是降至3.5%。专家称,目前房貸利率已降至10年以来的最低值。
此外,降息還將對理財産品收益産生影響。普益財富研究員魏可認爲,降息之後,流動性更加寬松,以余額寶爲代表的“寶寶類”互聯網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可能繼續走低,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也將進入下行通道。
央行有關負責人日前稱,下一步,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的總體思路,同時,進一步完善調控模式,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彙率形成機制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這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將繼續走穩增長、調結構道路,中小微企業、實體經濟或在下半年迎來政策‘紅利期’。”郭田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