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從6月28日起降低存款貸款利率0.25百分點,存款、貸款基准利率分別降至2%和4.85%,同時宣布對三農、小微企業貸款達到標准的銀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0.5%,財務公司降低存款准備金率3%。
降低利率是必然
目前,我國利率水平相對于2015年預期1.8%左右的消費物價來說,一直保持較高的正利率。相對國際水平來說,目前的利率水平不利于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降低利率是必然。在降息的同時,降低存款准備金率,一方面在于市場資金需求大;另一方面也在于增加資金供給,通過增加資金供給繼續降低利率。由此可見,目前貨幣政策的重點是降低利率,減輕企業資金成本,提供實體經濟的生存和發展能力。那麽,本次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以後,下半年貨幣政策走勢如何?
利率必然趨向下降
利率政策一般根據消費物價變化而進行調整,也考慮其他因素。考慮到我國目前的消費物價水平和保持存款正利率的需要,預期下半年行政性降低利率的可能性不大。當然,如果消費物價持續下降,比如全年低于1.5%,依然有行政性降低利率一次的可能。
目前,我國存款利率的相當大部分已經通過理財、互聯網金融等實現了利率市場化,這些金融産品的利率回報都遠高于中央銀行確定的基准存款利率。隨著定期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利率的放開,所有到期的存款資金會湧向各種理財和互聯網金融産品,市場化的存款資金供給增加,利率必然趨向下降。
放松外彙融資管制
降低利率的第二個市場化途徑是放松外彙融資管制。目前,境外美元、歐元、日元等利率都很低,但人民幣利率很高,企業因爲外彙融資尤其是外債融資的控制而無法使用廉價資金,也使人民幣利率居高不下。如果允許符合一定條件(如企業的盈利、創彙、購彙、出售股權、轉讓股份等指標)的企業開業直接借用外債乃至境外發行債券到國內使用,我國企業的外彙融資規模可以擴大到4萬億美元,對人民幣利率可以起到較爲明顯的抑制作用,利率市場化就可以成功降低利率,實行內外利率的逐步均衡。目前,外彙局已經開始放松外債管制的試點,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人民幣利率會有合理的下降。
據《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