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瘋傳假離婚假賣房可騙貸 記者采訪銀行人士解讀
生活報訊 (記者唐文穩)春節過後,國家接連出了幾個相關政策來刺激樓市,年後樓市隨之回暖,一些關于房産的段子也由此而發。近期,一則關于“假離婚可騙貸700萬炒房”的段子就在朋友圈裏瘋狂轉發,其手法看似穩賺不賠,然而真的能夠實現嗎?記者采訪了冰城銀行信貸工作人員,其表示,“行不通,後果還很嚴重”。
網傳:假離婚假賣房可騙貸700萬炒房
先來看一下這個火遍朋友圈的段子是咋說的吧,“夫妻在北京有套房,我把房子只寫在老婆名下,然後假離婚。現在房子市價700萬,我讓她把房子1000萬賣給我,首付300萬,貸款700萬。這樣,我倆繼續住著房子,手裏卻多了700萬。用這700萬去投資,收益剛好可用來還房貸。如果房價大跌,我就不還房貸了,讓銀行把房子拿走,這樣我們的房子就在高位變現了;如果房價繼續漲,我還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真賣出去,再賺差額。”
按這個段子所說的操作方法,似乎可以通過假離婚和假賣房,從銀行“騙”700萬元現金來投資。如果房價上漲,就正常還貸,享受房産增值帶來的收益;如果房價大跌,就斷供,把房子給銀行。總之風險都轉嫁給銀行,個人穩賺不賠。那麽,這種方法真的可行嗎?
銀行:買賣方曾是夫妻貸款一般不會批
針對這個段子,記者采訪了農業銀行一位信貸工作人員,他表示,此法完全行不通。
首先,房子到底值多少錢,銀行會進行評估,“銀行貸款有嚴格的評估審批流程,不是買賣雙方說多少就是多少,而是由專業的評估公司進行評估,並且是交易價、評估價取其低,不可能出現市價700萬的房子以交易價1000萬貸到款的情況。”
其次,段子中说可用700万元现金投资的收益来还房贷。目前5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是4.90%,如果是二手房,还需要缴纳交契税、营业税等众多税费,则理财的年化投资收益率最少要在6%以上才不会倒贴钱。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在4%左右,P2P类、互联网金融类的虽然收益较高但风险也大。 最重要的是,银行如果发现房屋买卖双方曾是夫妻,一般不会批准贷款,会查询房产过户记录等信息来确定有无骗贷可能。银行工作人员提醒,这种为骗取贷款而虚假买卖的行为是违法的,当事人将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