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八成以上受訪者會選擇貸款買房,旺盛的需求將進一步促進房貸市場的發展,但首付貸的市場動力仍然不足。
自去年11月以來,央行已連續5次降息4次降准,給今年的“金九銀十”的樓市添了一把旺火。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中國房貸市場也正在進入一場深入的改革。
2015年9月,騰訊網與騰訊研究院房産研究中心、騰訊智慧、融360等多家機構,在全國189個城市展開“2015中國房貸調查”,從和購房者聯系最爲密切的“房貸”層面,探求房地産市場走勢真相。
本次調查有超過50萬人在網上參與,産生有效問卷45萬余份,其中一線城市5萬份,二線城市16萬份,三、四線城市25萬份。問題主要圍繞“用戶畫像、貸款需求、貸款方向、貸款策略”四個維度來設計。
调查报告显示,今年的金九银十,老百姓对中国楼市看法的博弈依然很大,多空对决比较明显,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依然是未来中国楼市的主旋律。 八成以上受访者会选择贷款买房,旺盛的需求将进一步促进房贷市场的发展,但首付贷的市场动力仍然不足。一线城市购房者更愿意承担高额度的贷款,反映出一些大品牌开发商回归一线城市的愿望比较强烈。
從貸款觀念來看,年齡越小,越會嘗試更多的貸款額度。有子女的家庭較無子女家庭更願意節衣縮食,爲下一代購置、儲備房産的想法很普遍。不同城市能接受的月供與家庭月收入比重差異不大,20-50%的月供比重是購房者可以接受的。在不同城市,考慮提前還款的比例保持一致,會考慮提前還款的比例占據八成以上,說明中國消費者不願意“欠債”,也表明市場缺乏更有效的穩定投資渠道。
用戶畫像:年齡越小越嘗試更多貸款
各城市參與本次調查的用戶在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家庭結構基本類似,其中20-39周歲的群體爲主,占比75%-80%之間。男性比女性更加關注房子,占比在60.72-66.20%之間。在調查樣本的學曆上,三線城市初中學曆以下最多占22.89%,但一線城市本科學曆者占比最大,爲33.34%,而大專學曆在一二三線城市分別爲24.31%、26.05%和23.67%。
年齡越小,越會嘗試更多的貸款額度。通過延長貸款期限,年輕人可以獲得更多的貸款額度,而又不至于對生活質量産生過大的影響。在還貸期間的生活方式、月供占家庭月收入的比重方面,不同年齡間的差距很小。
已婚有子女的占比超過55%以上,單身也是關注房産的主力軍之一,占比在19.14-22.83%之間,三線城市單身受調查的比例要低于一二線城市。有子女的家庭較無子女家庭更願意節衣縮食,爲下一代購置、儲備房産的想法很普遍。
針對不同的城市收入、月供、貸款額度等因素的整體水平差異,本次調查不同類型的城市有一定差異,一二三線城市的家庭收入起步年收入分別是7萬元、5萬元和2萬元以內,最高年收入分別是40萬、30萬和20萬以上。
從整體上看,社會收入結構呈現偏向較低水平的紡錘結構,中産群體特征不明顯。特別是一線城市,受訪者家庭年收入7萬元以下占比最高,爲21.60%,但年收入在12-15萬元的群體占比僅爲10.50%,而15萬元的群體則逐漸增大。
贷款需求:首付贷动力不足 仅占10%
通過對被調查者及其配偶名下是否有房産,我們將被調查者分爲有房族和無房群體。有房者占比高達60%以上,他們在一二三線城市的比例分別是61.91%、69.93%和75.91%,擁有兩套房的占比在14.93-21.89%之間,而擁有兩套房以上的占比很低,在一線城市僅有4.75%。
在問卷中,設置了近期買房打算的題目,目的是爲了采集購房者的意願程度,一年內准備買房的占比最高,在38.41%-41.82%之間,但“沒有打算買房”的比例僅次于它,在24.25%-28.48%之間,這說明在今年的金九銀十,對中國樓市看法的博弈依然很大,多空對決比較明顯。
數據還顯示,擁有房産的家庭短期購房欲望不強,沒有打算再買房的接近40%,三線城市更爲明顯,1年以內准備買房的也接近30%。而剛需短期購買欲望則更加強烈,接近8成在三年內有購房計劃。由此可見,剛需和改善性需求依然是未來中國樓市的主旋律。
從買房的目的來看,三線城市投資和改善的意願明顯低于一、二線城市。一線城市投資理財的比例占11.03%,而三線城市只有5.93%。但整體上,中國的購房者主要是爲了自住,占比在65%以上,其中三線城市高達72.34%。
買房子,要不要貸款?怎麽貸款?這些都是有訣竅的。雖然中國新一代購房者的啃老族很多,但自己解決全部首付的比例依然是主流,占50%以上,且一二三線城市的偏差值僅有2.35%。首付不夠,主要還是靠父母和親戚朋友,占比在36%左右,最次的選擇才是找金融機構貸款,一二三線城市的受訪者中,向金融機構貸款的比例分別是10.74%、8.23%和9.30%。從這裏看出,購房者在首付時期貸款的比例依然很小。
從另一個維度分析則發現,收入越低,越有可能使用類似“首付貸”的方式,提示該類産品需加強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