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2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42分报道,“二套房首付50%,贷款利率1.1倍”,国家调控楼市新政出台后,如何界定二套房标准,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昨天,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杨家才给出了最为严厉的答案——以家庭拥有的房屋数量作为认定标准。
楊家才:一套房、二套房首先購房的單位是家庭而不是個人,是以家庭爲單位,家庭又是由三種人組成,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這一個家庭只要是購買了一套房的,再買房就叫二套。
任何房地産市場的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當“以房爲限、以家庭爲單位”的二套房認定標准出台後,普通民衆如何看待。
市民甲:以家庭爲單位,統計第二套住房,這樣一些炒房的投資成本就可能增加,原來付30%的首付就可能買到的房,現在需要50%以上了。
市民乙:我現在有一套小房子,我不想賣,把這套房子留給老人住,我們要是再買一套房子,就認定爲第二套了,要付50%首付,利息要1.1倍。
市民丙:我畢業幾年,到現在還沒買上房子,就因爲房價太高了。我覺得這次國家出台政策對我們來說是個非常好的消息,與之前那個標准比,現在這個認定方法我覺得能把更多的炒房客限制起來,這樣市場上房源肯定就增多了,房價肯定就會降了,我覺得這個政策挺好的。
市民丁:影響肯定有,就是不知道這個時期會持續多長,因爲政策落實、細則還需要一定時間。
中國人民大學不動産研究中心副主任況偉大昨晚在接受中國之聲《新聞縱橫》采訪時認爲,一旦“以房爲限”的精神成爲正式文件下發執行,中小業主的房地産投機將受到嚴重打擊,“全民炒房”的現象很可能成爲曆史。
況偉大:投機主要是因爲投機者手頭上有寬裕的房子,有些投機客貸款之後馬上轉手,賣掉之後把款還上,還款後再去貸款。我認爲,通過認房子能夠直接看出哪些消費者是投機者,哪些不是,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認房子比認貸款更加合理。
在新的套房認定標准中,首套住房一次性付清,再買房也被算成二套房。在許多人看來,這樣的認定標准過于苛刻,將大幅度抑制改善型需求。對此,財經評論員馬光遠有自己的觀點。
馬光遠:其實對于我們整個房地産開發來講,小房子並不多,前幾年買房子70平左右的房子都是很少的,90平以上的房子是現在商品房的主流。應該說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做了考慮,可能會把一些60平、70平的這些想改善的情況一下打掉,但總體來講,錯殺的是少數。
目前,我覺得這個辦法比以前的那個辦法好很多,以前的確非常難認定,但是以後會不會對改善性(買房)往開一面,我覺得這個漏洞暫時還不能開,一旦開的話,二套房貸就形同虛設。
目前,個人擁有房産套數信息由各地房管局掌握,而這套系統至今沒有實現全國互聯,銀行無法查明借款人在異地的房産信息。因此在很多人看來,如何落實二套房新的認定標准,難度很大。新的房貸政策能否順利執行,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對此充滿信心。
馬光遠:我覺得這個政策本身,實質還是有保障,一個是你在北京不存在這麽一個問題,房産證的統一性沒有問題;第二,如果你到外地買,現在不給非本地居民貸款,這等于也是控制住了,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是很大。
即使有缺陷也不能整個體系健全了,再(執行),總體來講跨地區買房就是炒房的,如果嚴格非本地居民買房,仍然還是可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