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房貸款和英國買房貸款,無論從銀行利率差別、貸款流程、手續,省錢技巧等等方面,都有著非常大的不同。可是,從國內過來英國的投資人,往往由于對英國貸款政策的不了解,而白白錯過了投資有道的機會。那麽兩國的買房貸款究竟有什麽異同?今天歐盛泰德爲您詳解……
1、銀行多,可選擇余地大。
在国内买房贷款,基本上就是几大国有银行。除了国有银行外,其它如福建银行、中信银行之类的也有,但毕竟不是主流。相比之下,英国的银行就非常多,具备按揭贷款资质的200家以上。在跟独立贷款顾问咨询时,有时他们竟然能够一下子找出一千多个贷款产品供您选择。实在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啊。有时,他们会给你推荐一些根本名不见经传的小银行,能够获取比大银行更大的优惠。连乐购(Tesco)这样的超市,都有属于自己的银行,可以向买房者提供房屋貸款。
2、競爭激烈。
在英國購物街上的銀行,你都可以走進去預約談按揭貸款。貸款專員會仔細詢問你購買房屋總價、首付情況、家庭年收入等細節,最後給你一個可貸款的數額及利息標准。在你允許時,還可以直接對你進行信用評分,如果通過了,就可以得到一個貸款意向書。他們只要聽說你要買房貸款,每家都會積極與你聯系,爭取客戶。一些銀行之前還有推出了“你買房我交稅”的話動,許諾在一定價格範圍內(25萬鎊),會替購房者交1%的購房銳。翻開報紙,也常常可以看到銀行大幅度的貸款廣告。
當然,如果你選擇獨立貸款經紀(受英國金融監管局的認證和監管)的話,他們有義務向買房者推薦最符合客戶利益的貸款方案,省去買房者一家一家跑銀行、還不一定能獲取最好貸款方案的各項成本。
一般情況下,英國銀行貸款有兩個限制,即:貸款總額是家庭年稅前收入的4-5倍以內;同時,貸款比例又不能超出房價的一定百分比。對于自住房,該比例可以達到最高90-95%;對于出租房,可以達到最高85%。(但對于海外投資者,這兩條都要相應減少。)
3、房屋檢查與貸款保險。
與中國略有不同,在英國,獲得貸款前,房産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申請購房貸款時,買房者會被告知必須做兩個調查:一個是關于房屋土地産權及周邊環境的調查,另一個是關于房屋本身的評估。對買家來講,其實也需要這種檢查。以確保産權明晰,以及房産質素優良。第一種由您的代理律師進行檢查,第二種,由您的貸款顧問、中介和銀行進行安排。
也許會有買房者擔心這樣的房屋評估公司是否會走過場,事實上根本不用擔心,這邊的公司都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如果未能檢測出來或出現了什麽事故,他們也會受到重罰並擔負責任。
每樣檢測大約都在300多鎊甚至更高,取決于房子的大小和價值高低。如果想檢測的更詳細些,還能升級成更複雜的評估,如結構評估等,當然,也就意味著會支付更高的費用。在申請貸款的同時,申請人也會被告知購買兩樣保險:房屋財産險和人身保險。房屋財産險是爲了防止發生大的災難時,房屋遭到破壞而造成的損失;人身險是爲了防止在購買者在購買房屋後出現人身傷亡而得到的賠付。舉個例子,一個中國國籍客戶、在倫敦西北五區購買了一處價值37萬鎊的聯體房,每月需支付兩樣保險費用加起來爲50鎊左右。當然,取決于具體的保險要求。保險的內容越豐富,賠償金額越高,也就意味著更高的費用。對銀行來講,有了這樣的保險,它可以保證銀行的貸款在遇有自然災害或購買者人身傷亡時,銀行利益不受損失。對購房者來講,也增加了家庭生活和財産的風險防範能力。
4、銀行貸款會直接打給律師。
與國內銀行放貸直接給賣房者不同,這裏的房貸都會直接打給購買者的律師,由律師再付給賣房者的律師。在懂得相關法規的兩個律師間進行交易,風險會更小。
英國房貸的還有一個特點兒是可選擇余地大,靈活性強。比如,你可以選擇固定利率或浮動利率。固定利率的好處是在一定期限內利率不變,壞處是往往比浮動利率稍高。你還可以選擇只還利息,還是本息一起還。如果選每個月只付利息,在貸款到期時,你就需要一次性還掉你所有的借款。這樣的好處是,有利于緩解當下資金壓力,壞處是你把壓力推到了最後。
再比如,如果你簽了兩年合同,兩年後,如果這個銀行價格不合理,你就可以隨時再找別的銀行,把貸款換到別的地方去。在國內,印象中很少有換銀行這樣的說法。
相比中國,英國銀行的危機感更強烈一些。如果服務不好或利息高了,消費者就會換銀行。這有點兒象消費者拿著遙控板在看電視,不好,我就隨時可以把你換掉。這些特點兒,決定了消費者手裏的主動權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