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尚在高位,商業銀行惜貸,在此背景下,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一系列新政策出台,將利好繳存職工。
究竟這些政策能爲百姓購房帶來哪些便利,記者采訪了有關部門官員和專家。
二套房可享受公积金贷款 首套贷款额度有望提高
根據新政策,住房公積金貸款對象爲購買首套自住住房或第二套改善型普通自住住房的繳存職工。
而2010年,有關部門出台的文件要求,實行支持首套、限制二套、嚴禁三套的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
清華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表示,這體現了住房公積金對繳存職工改善住房的支持,符合其支持基本住房消費的原則。
另外,三部門要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率低于85%的設區城市,可根據當地商品住房價格和人均住房面積等情況,適當提高首套自住住房貸款額度。
住房城鄉建設部住房公積金監管司司長張其光表示,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是影響制度互助作用發揮的重要因素。適當提高首套自住住房貸款額度體現了住房公積金制度支持基本住房消費、資金充分運用等原則。
取消4项收费项目 异地贷款“破冰”
根據新政策,取消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保險、公證、新房評估和強制性機構擔保等收費項目。
據業內人士介紹,這些中間費用一般占公積金貸款總額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最高可達千分之八。
假設繳存職工申請到1000萬元的公積金貸款,取消4項收費,意味著最高可節省8000元。
劉洪玉說:“這些中間費用涉及不少中介機構和人員,現在一下子取消4項收費項目,可見政策力度很大。”
值得關注的是,新政策要求,各地要實現住房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和轉移接續,並推進異地貸款業務,即職工可持就業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出具的繳存證明,向戶籍所在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任興洲表示,當前,職工跨地區流動日益增強,在就業地繳存、回原籍購房需求增多。這一政策適應職工流動性需要。
贷款条件放宽 “钱荒”地区支持“组合贷”
當前,各地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發展不平衡,部分城市對貸款條件要求過嚴,住房貸款發放率較低,影響了繳存職工的合法權益,也削弱了住房公積金制度的互助作用。
爲此,新政策提出,職工連續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6個月(含)以上,可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對曾經在異地繳存住房公積金、在現繳存地繳存不滿6個月的,繳存時間可根據原繳存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出具的繳存證明合並計算。
任興洲說:“這項政策使得繳存職工能夠盡快享受到低利率的公積金貸款,縮短等待時間。”
另外,新政策要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发放率在85%以上的城市,要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协调商业銀行发放住房公积金和商业銀行的组合贷款。
張其光表示,這項政策出台旨在緩解部分城市貸款發放率較高,資金流動性緊張,職工貸款排隊輪候等現象。
投诉举报有热线 资金安全定期查
新政策提出,要全面開通12329服務熱線和短線平台,向繳存職工提供數據查詢、業務咨詢、還款提示、投訴舉報等服務。還要求積極探索建立全省統一的12329服務熱線和短信平台。
另外,還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加強對各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考核,定期進行現場專項檢查。
對此,上海財經大學不動産研究所副所長陳傑表示,加大對貸款發放率低的城市督促檢查力度,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障住房公積金有效使用和資金安全。
從新政策“管窺”公積金制度改革新動向
聚光燈下的住房公積金制度,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成績顯著與诟病並存。如今它將往哪個方向走,備受社會關注。
14日公布的《關于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通知》,盡管只是一份文件,但是長期關注這一領域的專家還是從中捕捉到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的新動向。
改革動向一:爲流動人口的購房需求提供支撐
對于文件首次提出“推進異地貸款業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任興洲表示:“這是公積金制度改革中的主要內容。以往畫地爲牢,這次是很大的進步。”
任興洲說,目前,住房公積金是屬地化歸集使用,界限清晰。但是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人員流動的速度越來越快,範圍越來越大,屬地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這種流動。
据清华大学房地産研究所所长刘洪玉介绍,根据他的团队进行的研究,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务工的农民工,绝大部分人是希望用挣到的钱回户籍所在地的中小城市或县城镇购买住房。但由于住房公积金不能异地贷款使用,所以进城务工人员通常很少使用公积金。
劉洪玉說,如果住房公積金在哪兒都可以繳、哪兒都可以用,就可以進一步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提升制度的公平性,更好地服務于“住有所居”的住房政策目標,促進“三個1億人”城鎮化發展目標的實現。
上海、北京等多地公積金管理部門的負責人提出,對于異地住房消費的支持機制,應是公積金改革中需要建立的重要機制之一。
改革動向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公積金使用效率低,是公衆诟病的一個突出問題。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342個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貸款發放率高于85%的只有49個。大部分管理中心的貸款發放率集中在50%到75%之間,有的更是低至百分之三四十。
專家認爲,這一問題,與公積金分散在606個中心及分中心、各中心及分中心獨立運作、不能互通有無的管理體制密切相關。
據有關調查,目前住房公積金分中心的資金利用率普遍低于所在城市的城市中心,尤其是規模相對偏小的企業分中心(鐵路、煤炭、石油、石化、電力、鋼鐵、農墾等行業企業)更是如此。
上海财经大学房地産研究所副所长陈杰说,在现行体制下,各城市之间的公积金中心互相没有联系,房地産市场较好时公积金流动性不够,市场差时流动性过剩,但各地的公积金是“旱涝不均”,且无法调剂使用,难以形成“抗旱”“抗涝”所需的合力。
此次三部門文件要求,設區城市統籌使用資金,統一制度、統一決策、統一管理、統一核算。受訪專家認爲,此舉是很大的突破。
劉洪玉說:“此次先在設區城市統籌使用,將來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實現省級統籌、全國統籌,就可以大大提高住房公積金的使用效率,有效管理流動性風險。”
改革動向三:探索政策性住房金融形態
文件提出,“有條件的城市,要積極探索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資産證券化業務。”在受訪專家看來,釋放出探索政策性住房金融形態的信號。
据任兴洲介绍,关于个人住房贷款资产证券化业务,我国个别商业銀行曾经在2005年和2006年做过试点,但是没有大规模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