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31日,一家人順利搬進了位于倫敦郊區的房屋。相比在中國購買貸款,英國買房貸款不一樣的地方,在以下幾個方面。
银行多,可选择余地大。曾在上海买过几次房,基本上就是几大国有银行。除了国有银行外,其它如福建很行、中信银行之类的也有,但毕竟不是主流。相比之上,英国的银行就非常多。多到在你跟中介谈判时,他们都会给你推荐一些小的银行,承诺会比大银行更优惠。连乐购这样的超市,都有属于自己的银行,他们也在积极向我推销他们的房屋貸款。
竞争激烈。几乎每一个银行,你都可以走进去预约贷款。贷款专员就会说细询问你购买房屋总价、首付情况、家庭年收入等细节,最后给你一个可贷款的数额及利息标准。我曾去过LloydsTSB 银行(去年还是一家银行,现在拆成两家),负责信贷的小女孩儿热情的让你受不了。只要听说你要买房贷款,每家都会积极与你联系,争取客户。一些银行去年还推出了“你买房我交税”的话动,许诺在一定价格范围内(25万镑),会替购房者交1%的购房锐。翻开报纸,也常常可以看到银行大幅度的贷款广告。一般情况下,英国银行贷款有两个上限,即:家庭年收入的4.5倍(有的是5倍)及总体房价的80%。如果你的首付低于20%,一般大银行都会拒绝给你贷款。这个时候,就会有许许多多的贷款中介,告诉你只需要出几百镑的价格(1英镑约特于10元人民币),就可以帮你找到愿意贷款给你的银行。扯点儿题外话,我在美国那年,感受到还夸张的银行服务。开户有现金提成,介绍客户去开户也有现金奖励。有一次朋友拉我们去另外一家银行开户,开户者现场可以拿到100美元的现金,每介绍一人开户,介绍者可以得到50美元。三个月后,我们因为要离开美国,销户时竟然没有任何附带条件。我还见过银行内现场炸爆米花儿给顾客的。英国的服务达不到美国这些,也能让你感受到竞争是激烈的。
房屋检测与贷款保险。与中国略有不同,在英国贷款是需要强制购买房屋貸款的。在获得贷款前,房屋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申请购房贷款时,我被告知必须做两个检测:一个是关于房屋土地及周边环境的检测,另一个是关于房屋本身的检测。对买家来讲,其实也需要这种检测。买房买安全,连你的墙体是否有看不见的裂缝都能被这种机构检测出来。我曾经担心这样的检测公司是否会走过场,朋友说你根本不用担心,这边的公司都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如果未能检测出来或出现了什么事故,对方极有可能会倾家荡产。每样检测大约都在600多镑,如果想剑测的更详细些,可能会支付更高的费用。我买的房子约80多年历史了,经检测,几乎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象80年前建房屋时所布下的电线,至今任然完好无损。在申请贷款的同时,申请人也会被告知购买两样保险:房屋财产险和人身保险。房屋财产险是为了防止发生大的灾难时,房屋遭到破坏而造成的损失;人身险是为了防止在购买者在购买房屋后出现人身伤亡而得到的赔付。对于我这样一个中国国籍、在伦敦西北五区购买了一处价值37万镑的联体房的人来讲,每月需支付两样保险费用加起来为120多镑。对银行来讲,有了这样的保险,它可以保证银行的贷款在遇有自然灾害或购买者人身伤亡时,银行利益不受损失。对购房者来讲,也增加了生活财产的风险防范能力。记得我2003年第一次在上海买房时,贷款是要求强制性上保险的。现在好象没有强制要求了。
銀行貸款會直接打給律師。與國內銀行放貸直接給賣房者不同,這裏的房貸都會直接打給購買者的律師,由律師再付給賣房者的律師。在懂得相關法規的兩個律師間進行交易,風險會更小。
英國房貸的還有一個特點兒是可選擇余地大,靈活性強。比如,你可以選擇固定利率或浮動利率。固定利率的好處是在一定期限內利率不變,壞處是往往比浮動利率高。比如,你可以選擇還本金還是本息一起還。如果選本金每個月僅需支付利息,而在貸款到期時,你需要一次性還掉你所有的借款。這樣的好處是,有利于緩解當下資金壓力,壞處是你把壓力推到了最後。比如,如果你簽了兩年合同,兩年後,如果這個銀行價格不合理,你就可以隨時再找別的銀行,把貸款換到別的地方去。如果你覺得合理,你們需要重新簽定合同。在中國,印象中很少有換銀行這樣的說法。相比中國,英國銀行的危機感更強烈一些。如果服務不好或利息高了,消費者就會換銀行。這有點兒象消費者拿著遙控板在看電視,不好,我就隨時可以把你換掉。這些特點兒,決定了消費者手裏的主動權更大一些。
利息差別政策。在英國,只要你是首套住房的購買者,你一定可以享有很優惠的利率。如果你首付高,也可以享受一定的利率優惠。但如果你是用于投資買房,則利息就會高一些。我所購買的房屋價值37萬鎊,除首付13萬鎊外,其余24萬鎊28年貸款貸款五年固定利率爲3.39%(英國是按70歲減去你現在的年紀,來決定給你的貸款年限)。我每月需要還約1111鎊的房貸本金和利息。
外表光鮮,服務欠缺。去年貸款時,我選擇了著名的巴克萊銀行。選擇它的原因,是因爲它的知名度和門面。的確,如果你去了這家銀行的門面,氣派的裝修,工作人員體貼的服務,定會讓你覺得它非同一般。兩家銀行一比,我就決心選擇這家銀行。沒想到,麻煩來了。
按照銀行工作人員給我的說法,材料交上去後,大約得2周左右,就可以獲得貸款。加上律師和對方交換材料的時間,差不多三周左右就能住進新買的房子。兩周後沒動靜,去問工作人員,說讓我再等一周。一周後還沒動靜,再問,說再等一周。接下來還沒動靜,再問,說是給單位寄調查信件,一直沒有回複。我跑到公司,說沒有收到。接下來銀行的工作人員就不管了,給了我一個電話,讓我打。這些服務電話的接線員,大都是印度口音,根本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麽。無奈之下,我請了公司的英國同事,幫我打。後來核實說,信的地址寫錯了。再後來說發傳真,承諾第二天一定發出。這樣的電話前前後後打了三、四次,每次說保證弄好,結果每次都沒弄好。就爲一個公司的調查信,差不多拖了我四個星期。要知道,英國寄信,最慢第二天也能收到。從申請至貸款下來,差不多花了五、六周時間。原本希望搬了住房後愛人生孩子,沒想到,孩子出生時,貸款還沒下來。關鍵是從貸款工作人員至接線員至經理,每次都一口承諾,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辦好。幾次都自己食言,讓人失望。回想起來,總是有些讓人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