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再迎大“利好”?昨日,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在談及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時強調,將進一步增加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門檻,推動公積金跨省、跨市異地支取等舉措。而同日,福建省正式實施《關于穩定住房消費支持剛性住房需求的若幹意見》,“閩七條”被稱爲今年第一個救市政策。那麽,南京樓市會怎麽走?
住建部表態要“用好用足公積金”
據《中國建設報》的官方微博昨晚7點發布的消息稱,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表示,住房公積金對于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並要求“各地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發掘住房公積金的巨大潛力,用好用足住房公積金”。
在具體舉措上,陳政高稱“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使住房公積金在支持居民基本住房需求、改善民生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並指出應“進一步降低門檻,增加公積金貸款額度,簡化手續,建立方便快捷的業務流程,縮短辦理時限,采取公積金跨省、跨市異地支取使用的措施”。此外,住建部還將進一步完善住房公積金信息披露制度,城市每年3月底、省(區)每年4月底、全國每年5月底,通過公報、住房公積金中心網站等渠道,對機構概況、業務運行、財務數據、效益分析等進行定期披露。
多地公積金政策“放水”
揚子晚報注意到,早在兩會結束後,房地産政策上率先作出調整的便是公積金。3月16日,濟南市調整公積金政策,重新設定公積金貸款首套房的認定標准:擁有一套普通自住住房並已結清貸款的家庭,再買第二套房,執行首套房貸款政策,基本屬于“認房不認貸”,較以往寬松不少。3月17日,廣州市也放松公積金政策,規定購買90平方米以下首套自住房或經適房,公積金貸款首付門檻可降低到20%。緊隨其後,中央國家機關住房資金管理中心也對公積金政策作出調整,規定只要公積金貸款人之前一年內沒有提取過公積金的,將原先的“賬戶余額不足2萬按2萬計算”,調整爲“賬戶余額不足5萬按5萬計算”,並提高了貸款額度。
更值得關注的是,福建省于3月19日發布了被視爲今年首波救市政策的“閩七條”,其中對首套房、首改房的認定放寬,除購買別墅外,個人購買首套房、首改房(含一手房和二手房),不論其面積大小,均可享受首套房有關優惠政策。另外,對首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職工,首付比例降低至20%,不再查房,並取消對境外個人(包括我國港澳台居民、華僑)、境外機構的購房限制。
南京公積金貸款“60萬封頂”被指已不符合實際需要
不過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人士稱,該市的公積金政策暫時沒有變化,也沒有接到相關通知。“其實去年11月份已經調整過一次了,將公積金貸款二套房首付比例,由原先的不低于60%,降低到不低于30%。”該中心人士表示,首付門檻的降低,將會讓南京市民在動用公積金購買二套房時,購房門檻明顯降低,支持了住房需求。此外,同時調整的還有購買首套普通自住住房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三套房則禁貸公積金。
針對買房人關心的貸款額度能否提高的話題,相關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有說法。不過樓市專家卻認爲,當下南京樓市一套普通住宅都在200萬左右,個人最高可貸30萬元、家庭最高60萬的公積金貸款限額,已經跟不上市場的需要,北京市已于今年起將公積金貸款額度從原來的80萬提高至120萬,專家建議南京也應適當提高,盡最大可能支持基本居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