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房子,經過立項、建設、配套、銷售等諸多環節,一共要收多少稅費?”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後、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在其微博中算了一筆賬:據初步統計,我國現階段實際征收的房地産稅種有十多項,涉及房地産的收費平均多達50多項,兩者共計超過60項。而所有這些稅費,都被開發商計入成本,最終由購房者買單。
對此,記者進行了追蹤采訪,並獲取一份某開發商項目開發費用明細表,上面顯示的收費涉及規劃、市政、環保、教育等20余個部門,將近百余種。
有些費用公司財務人員都說不清楚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近日就房子的稅費問題算了筆賬,嚇了一跳:我國現階段涉及房地産的稅種和收費共計超過60項。“這麽多稅費,每一個都有來源。都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收取的。”
李長安在微博中提到的涉及房地産行業的相關稅種,包括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契稅、個人所得稅、固定資産投資方向調節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城建稅)、耕地占用稅、房産稅、城市房地産稅、印花稅、土地使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資源稅、教育費附加等。而相關費用更是名目繁多,數量也遠遠超過稅種。“涉及房地産開發的稅費名目太多了。”一家房地産開發公司的項目經理夏先生告訴記者,開發費用主要分爲土地費用、前期工程費用、房屋開發建設費(包括建安工程費、設施配套費)、項目管理費、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稅金、不可預見費及其他費用等約10大類。
本報記者通過各種渠道拿到了一份某開發商項目開發費用明細表,也證實了夏先生的說法。收費涉及規劃、市政、環保、綠化、城管、消防、人防、地震、氣象、教育、文物、水利、安監等20余個部門,將近百余種。“每個項目收的費用都不一樣,有些費用連公司財務人員都說不清楚。”夏先生告訴記者。
一個項目近100個章
“一個項目,光報批手續就有好幾十項。有時候一天要跑十幾個部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房地産開發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個項目做起來,起碼要蓋將近100個章子。”
項目開發費用明細表顯示,土地費用中,分類單項目超過10個,包括土地出讓金(含拍賣費)、城市配套建設費、拆遷安置補償費、契稅、征地管理費等。這些也是房地産開發中需要首先繳納的費用,涉及的部門包括土地管理、城市建設、物價、拆遷、稅務等職能部門。
而在開發建設環節的稅費項目更多。比如,前期工程費中就包括總體規劃設計費、三通一平費、項目測量費、前期費用、人防配套費、工程質量監督費、招投標管理費等等。部分大項之下還有數個小項。
此外,在項目管理和銷售環節還需繳納檔案彙編及手續費、噪音費、防雷設施費、渣土辦證費、合同公證費等近10項費用。這些需向規劃、人防、質監、招投標管理、城建、自來水公司、煤氣公司、環保、房屋管理等多個部門繳納。
上述開發建設環節所繳納的稅費,在開發項目的成本中就已占比10%以上。
記者拿著項目開發明細表咨詢了幾家房地産開發公司,他們均認可其中列出的收費項目。
一些房子稅費占房價40%
“一套房子,經過立項、建設、配套、銷售等諸多環節,一共要收多少稅費?”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後、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在其微博中算了一筆賬:據初步統計,我國現階段實際征收的房地産稅種有十多項,涉及房地産的收費平均多達50多項,兩者共計超過60項。而所有這些稅費,都被開發商計入成本,最終由購房者買單。
那麽,上述所有的近百種稅費在房價中究竟占多大比例?
李長安對記者說:“一些地方的稅費已占到房價的40%左右。一些稅種由于設置繁雜、征收環節多,還存在重複征稅和多次收費問題。”“在各項稅費中,行政、事業性收費大概占到20%-30%,如果再算上土地出讓金和各種稅金,稅費總和接近房價的一半了。”李長安告訴記者,所有這些稅費都會計入開發成本,最終由購房者買單。
一家房産公司負責人也向記者算了筆賬:以一套房子售價爲100萬元計算,其中將近25萬元屬土地成本,要交相關費用,此外還有大約20萬元爲其余各項稅費,這兩項占比約在45%左右。另外,35萬元歸于建築成本,剩下的20萬元左右則爲企業利潤。
去年,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一份《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发费用的调研报告》也显示,全国九大城市所调查项目的总费用支出中,各项税费所占比例为49.2%。其中,北、上、广一线城市中,上海税费占比最高,达64.5%,北京为48.28%,广州则占46.94%。本组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刘雪涛 采写
標准不一
部分費用待規範
“在這麽多稅費中,很多費用的收取標准其實是很不透明、不規範的。”李長安告訴記者,稅務征收由于有統一標准和基本稅率,相對較爲規範。而各部門的行政、事業規費收取與征收,由于各省市的種類、標准不同,而存在著很大的混亂和差異。“還有很多收費並不是公開征收的。”李長安說。比如招標評審、開發審批性質的費用的征收辦法,通過公開途徑很難查到。“收費標准的彈性很大,可多可少。”夏先生告訴記者,“甚至同一個公司去辦事的人不一樣,交的錢也不一樣。”
記者在上述項目收費明細表中看到,其中有一項費用爲“不可預見費”,占到了成本的3-7%。記者詢問這項收費究竟是什麽,一位開發商只表示這是每個項目都肯定要列入的固定支出部分。
收費改革
期待“一站式辦公”
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降低部分建設項目收費標准規範收費行爲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自5月1日起降低和規範住房交易手續費、施工圖設計審查費、部分行業環境影響評價收費和招標代理服務費等收費標准和行爲。
不過,針對房地産收費項目多的情形,李長安認爲,現階段各項行政性收費存在重複征收的情況,很難在短時期內改變。“稅費改革其實是房價改革的攻堅戰。”他認爲,房地産調控不但要嚴懲房地産商捂盤、惜售及囤房等行爲,同時也要從清理、規範稅費著手。“不合理的、壟斷性的收費必然要進行改革,但期待通過降低稅費而影響房價,談何容易。”
多位業內人士也表示,簡化收費流程、去除重複收費項目,還“需等待很長一段時間”。“光是跑手續、交稅費,短則一兩個月,長則半年到一年。”夏先生說,“我們也希望能像很多機構一樣,一站式、一個窗口辦完所有稅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