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個房仿佛被扒了一層皮,代價很慘重。”這樣看似誇張的遭遇並不只是電影劇情裏才有的,近日,就有島城市民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二手房交易稅費一覽表
購買看起來價位適中的房子,買方除了向房東交付購房款,支付中介費外,還要承擔買賣雙方的全部稅費。這些“意外”的開銷讓原本性價比不錯的“好房子”陡然間變成了價位高昂的“空中樓閣”,令買房人難以支付,讓其他計劃置業的市民望塵莫及。
要价74万房实际开支超80万 实际交易税费由买方全部承担
一直租住在市南區高雄路區域的關女士,上月在新都心區域看好了一套一居室的二手房,房東報價74萬,看過房子後,感覺裝修不錯也沒有住過的痕迹,而且屋內家具也答應全部贈送予她,關女士覺得這個房子很合適,便沒有進行講價就直接簽合同購買了。“我看了不少該區域一居的房源,報價都差不多,沒有很便宜的,如果74萬能買個精裝的大套一也能勉強接受。”
可關女士不想,這套“報價74萬”的住房卻不是74萬可以買到手的,“我知道二手房買賣會有一些稅費,感覺再加三四萬就差不多了,沒想到額外支出了6萬都不夠,而且像土地收益金、印花稅等稅費是以前從未聽說過的”,關女士說道,“更讓我不明白的是買賣所有稅費都由我自己承擔,購房合同上白紙黑字的印著,甲方所需繳納稅費由乙方承擔,乙方所需繳納稅費由乙方承擔”。
據關女士介紹,她也因計劃外開支過大之事咨詢過中介,但中介告訴它所有二手房屋買賣産生的稅費本就是由買家承擔的,是房地産市場默認的“規則”,至于關女士購買支出爲何過大,則是由于賣家並不是唯一住房、房屋年限造成的,收取土地收益金是由于買賣房屋屬于公房原因造成的。
买二手房交不起税费 “着急住”置业者被迫改买新房
王先生和妻子五一完婚後仍然選擇租房生活,而讓他們結婚沒能住上新房的主要原因,則是置業路上的一次波折。王先生和妻子從去年開始就爲今年的婚禮做准備了,婚房作爲最重要的一個“大物件”,自然受到了兩人的高度重視。與家人商量後,兩人打算在市南或市北購買一套70平左右的二手房,一來可以即買即住,不耽誤兩人婚期,二來距離工作單位很近,各項配套也比較齊全,特別是日後孩子的就學問題可以輕松解決。
從去年6月開始,每周王先生都跟從中介去看房,直至年底也沒選到心儀的房子。“有的房子本身不錯,但沒有好的學校配套,地腳好的房子自身情況卻一般,計劃一次性購房的90多萬是雙方父母辛苦攢的,也要尊重他們的買房意見,所以挑選起來格外慎重”,王先生訴說道。今年4月初,王先生終于看好了浮山後一套70平的小二居,房東表示最低總價91萬元,由于這套房子房産證也不足5年,也並非賣家唯一住房,所以執行的稅率相對較高,王先生大致一算,不加中介費,全部稅費加起來大約是7萬多元,如果加上成交總額2%的中介費,那麽這套房子額外支出要接近10萬,總支出超出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