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多花了20萬,但程小姐認爲自己還算比較幸運的,根據朋友提供給她的經驗,成功避開了一些買房陷阱。“朋友告訴我買房賣房都有雷區,如何在瘋漲的房市中占得先機,不被中介糾纏、欺騙,保護個人隱私,不怕賣家反價都有門道。”除此之外,程小姐還表示和中介打交道要多留些心眼,避免遭遇一房多賣、惡意競價。而如果確定了要買的房子,一定要盡快辦過戶手續,多交定金,提高對方的違約成本。
樣本1
買房賣房心中有譜,不宜被中介牽著鼻子走
程小姐的經驗並非無稽之談,家住西鄉街道的曹女士就經曆了買房、賣房都被坑的經曆。由于營業稅“5改2”讓二手樓市場越來越火爆,加上原特區關外發展速度快,其中不乏有業主動了小房換大房的心思,即:從高房價、相對靠近市中心的位置遷到房價相對低,位置也相對遠的原特區關外,利用差價,換套大房子。同時也有一些業主爲子女教育做打算,換置學位房,加之地産中介的推波助瀾,“換房季”讓很多業主趨之若鹜。
然而,買房賣房看似簡單,但在行家眼中卻是一個技術活,業主雖然有一定的樓市經驗,但在一天一個價的市場內如果貿然出手,無論買房賣房都可能會落入陷阱,造成不同程度的虧損,或以較高成本換房,或自己房子賣出後無法買到下家。
寶安區西鄉街道招商果嶺的曹女士是“換房季”中的一員,早在新政頒布前就曾有過換房念頭,和幾家中介都曾有過聯系,“330”過後,中介不斷給她打電話告訴她換房的好時機來了,一方面招商果嶺剛好屬于新政惠及的樓盤,行情看好,能賣個好價,另一方面曹小姐可選的範圍也比較廣。
曹小姐所住的小區小戶型房價在新政頒布前大約爲每平米27000元,新政出來的第二天就漲至30000元,“這套房子是我的首套房,買的時候就是剛需,沒指望賣掉賺錢,新政出來後看價格實在太好,就動了心思,無論賣了再買遠一點的還是不買了都不算虧,中介也一個勁地勸說,大意是說漲得也差不多了,就可以賣了,所以也就沒太觀望。”
相較2012年每平米17000元入手,曹小姐的經濟賬算得並不差,但她忽略了一點,就是如果房價持續飙升,換房時賣得太早而買得太晚,無疑需要她自己承受中間的漲價幅度,而她最不能承受的恰恰就是這點,因爲房價漲得實在太快,讓她始料未及。
4月上旬,曹小姐的房子以31000元的均價出手,但一個月後,相同戶型的房子均價已經漲至37000元。“很難形容現在的心情,雖然相對自己之前的投資算是賺了,但橫向對比的話,自己虧得一塌糊塗。”
對方交了30萬的定金,如果曹小姐單方面違約,代價太大了,房子總價漲了40萬,違約要支付60萬,怎麽算都是個虧,坐地起價更是不可能了,當時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這讓曹小姐進退維谷。
而更讓她沒有料到的是,自己要買的房子業主突然變卦,不賣給她了,甯願雙倍支付違約金,原來,該業主的房子在曹小姐贖樓過程中漲了50多萬,而曹小姐給的定金也不過10萬,即便支付違約金,該業主也能多賺30萬。
曹小姐再次陷入兩難境地,如果買房多付50萬這個對她來說實在不現實,“現在家裏一片埋怨之聲,當時是我自己力排衆議要買房,現在出了事卻要大家一起撐著,腸子都悔青了。”
中介也一改常態,不斷催促她完成交易,這讓曹小姐有些憤怒,“中介幫我聯系的買家和賣家,在定金方面他說你要贖樓就多向下家要定金,少向上家交定金,這樣會快些。沒想到變成現在這個局面。而且簽了合同之後他的態度就有些變了,之前說房價漲得差不多了,該出手就出手,現在卻說世事難料的鬼話,說漲不漲也不是他說了算。就算我認爲他有鬼也沒辦法處理。整個買房賣房的過程持續了將近一個半月,這個中介從我這裏就抽走了5萬元左右的傭金。”
樣本2
“換房相當于讓中介虐兩遍”
保護好個人隱私真的很重要
家住龍華的齊女士也吃過類似的虧,“小房換大房太糟心了,等于一輩子被中介虐兩次,尤其是天天接中介電話,太無語了。再這樣下去,更年期真的要提前了。”去年12月份,齊女士動了換房的念頭,便把房子挂在家門口的中介,一直到今年3月份都還相安無事,但“3·30”新政過後,齊女士就見識到了中介的“威力”。“不知道爲啥,有4、5個不同公司的中介都知道了這事,雖然我們也想早點搞定這事,但天天不停騷擾,尤其是很多中介開口就直接問,是不是要賣房子?現在能看房嗎?我客戶等著呢等等,或者直接說現在還買不買房,我這裏有很好的房源,吧啦吧啦一大堆,根本不考慮我是否在上班。有時正在開會也會接到好幾個陌生電話,著實讓人無語。”
這種狀況既讓齊女士覺得換房有希望,有讓她深受騷擾之苦,“有時一天會接到上百個電話,和轟炸也沒啥區別了,剛開始還有點興奮,後期就不勝其擾了,現在都有點害怕接到陌生電話了。”
樓市火爆給齊小姐帶來的煩惱遠不止于此,“來看房的人挺多,我們去看的房子也很多,真的身心疲憊,結果我們沒賣出去也沒買到。原本就是簡單的想法,想要小房換大房,現在看來,越是牛市,越要謹慎,特別是有些中介,想方設法讓你簽合同,付誠意金,付定金什麽的,搞得頭都大了。”
看到了一些中介人員的不規範,這讓齊小姐再面對中介時心存芥蒂,“當然也有很多好的中介,爲業主著想,雖然最終目的是賺錢,但不會唯利是圖,操作規範,讓人放心,在和多家中介公司打交道後,我就選了一家自己覺得還比較靠譜的品牌中介。費用可能相對高點,但起碼放心。”
對齊小姐而言買房賣房靠中介是無奈之舉,自己也曾想繞過中介自己去找買家,但在網上挂上信息後打來電話的還是以中介居多。而自己在網上尋找房源時發現很多是假的,而且挂的價格低,賣的價格高,反差太大讓人接受不了。
樣本3
樓市瘋漲,時間就是金錢,遭遇反價無奈認栽
張先生與妻子是2011年碩士畢業來深打拼,當時覺得深圳的房價已經很高了,但兩人依然有信心在幾年後就可買房。經過幾年的積累,兩人攢下80萬元,支付首套房三成首付不成問題,張先生坦言,在去年年底兩人就想在坂田或龍華買房,走了一些新盤,不太合意,反倒是二手樓相對更中意一些,也聯系了幾家中介公司。“不買新盤,‘3·30’新政出來之前,可以在龍華和坂田買到不錯的70或80平米的兩房了,而且月供壓力也不大。”
但新政出來後一切都變了,新盤、二手房房價持續飙升,這讓張先生有些措手不及。“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的不敢相信,龍華現在已經四萬多,坂田也要三萬五了。買個80平米的兩房,付了首付後差不多還有200萬銀行貸款,月供1萬。”